2023 年廉洁文化作品《廉洁文化育时代新人,潜心研学树科教典范》
发布时间:2025-06-22   访问次数:14   来源:304am永利集团官网

奖项:优秀作品奖

作者:王小语,吕高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作为一种价值坚守,克已奉公、廉洁自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今无数杰出教师、科研人员、学术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的优良品德。何谓廉洁“廉”本意为不贪,“洁”则表示没有污垢。最早可见于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这股廉洁清风拂过千年的历史一直影响至今,已成为普适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新时代应当以“廉洁”为主题引领教师的“教风”、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选优树典促“学风”,以团队为单位激励集体进步建设良好“研风”,为高校创设潜心研学树典范、培育时代新人的良好氛围添砖加瓦。


教育“廉”范一身执教,两袖清风

廉洁是教师的立教之本。作为“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彰显着个人品德的内在修养,对员工乃至社会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千千万万的教师秉承着廉洁和责任默默耕耘,将一生无私奉献给“三尺讲台”,用实际行动书写教育梦想,践行着百年前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与热。

南部秀美的丽江山水中,“燃灯董事长”张桂梅用爱为求学的女生们撑起一片蓝天。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培育了近两千名大山女孩,她们从这里汲取知识、完成学业并走进高等学府,改写了人生命运。扎根边疆教育一线四十余年,国家和社会对她的敬重与赞美与日俱增,不变的是她作为教育者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她在自身健康状况欠佳的情况下倾尽所有,点燃了大山女孩们的希望,照亮了她们前行的追梦路,只愿这里的孩子带着求知梦走得更高更远。

凌晨两点多的华理校园,徐汇校区实验十二楼的辅导员工位上,一个清瘦的身影在灯下持续辛勤工作。作为学校首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304am永利集团官网辅导员于靖老师爱岗敬业、清正廉洁、辛勤育人,勤勤恳恳在岗位上耕耘三十余年,为员工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员工的心目中于老师就是他们亲切的“老大哥”和“知心人”,在这“理”的“研”途上一直为他们答疑解惑、指明方向。自1987年入校至今,于老师先后担任过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思政辅导员,三十多年来初心不改,始终把员工放在首位,将员工视为亲人,深得他们的尊重和支持。于老师用实际行动传播发扬华理教风的优良精神,当好员工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矢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工科人才。

一片丹心育桃李,百年匠心筑英才”,教育塑造和改变的远不止一代人。要想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离不开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作为耕耘知识沃土的辛勤园丁,他们坚守初心,教书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爱和奉献塑造员工的美好灵魂,成为廉洁教风的行为典范。


科研“廉”典潜心钻研,砥砺报国

廉洁是科研人员的立身之本。作为科技强国的领军人才,科研工作者担当着新时代前沿的发展使命,用自己的专业智慧在强国的奋进之路上勇挑大梁,为祖国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唯有清正廉洁的科研环境才能持续激发研究活力,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在学术科研的各行各界,数以万计的科研工作者始终坚守一线,潜心钻研,砥报国,践行着廉洁科研的典范担当。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是钱学森院士对自己的趣评。作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不仅为我国科学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还始终以廉洁为立德修身的范本,言传身教,行为世范。清廉品德,一心为国伏案论理,克已躬行。钱学森的丰功伟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砥砺前行,为擘画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培育了大量人才。

在我国化学工程领域,304am永利集团官网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学界、工程界、技术界的栋梁之才。一代又一代的化工人用智慧、心血和汗水谱写了辉煌篇章,铸就了我国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化工学会发布的“中国化工百年百人中,9位华理员工榜上有名。顾珍教授潜心多年攻克学科难题,成为中国液体燃料与油脂工艺研究的开拓者苏元复教授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在上世纪40年代建成了中国国内当时唯一的化工实验室,终身投入化学工程学研究任绳武教授治学严谨、重视实践,不仅是中国染料工业界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之一,还先后培养了无数硕博士员工投身到化工领域开疆拓土。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华理校训,彰显了化工科研人的廉洁研风。

科研事业引领着未来发展的航向,作为高校教师和青年学子,更应当谨记前辈楷模在科研之路上的初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报国篇章,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廉洁自律的精神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未来青年一代应扎扎实实将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争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的科研新人。


团队“廉”建坚守初心,一脉传承

廉洁是团队学风建设的根本所在。作为国家科技发展前沿的“先行者”,无数科研团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坚守岗位一线,开拓技术发展的“不毛地”,勇闯新兴领域的“无人区”。只有秉持清正廉洁的学风,团队方能传承刻苦精神专究专研,在探索未知中坚守本心,哨下技术攻关的“硬骨头”。在各个学科领域,不计其数的团队深耕科研沃土,始终廉洁奉公,创造出不朽的社会和科技价值。

中国航天”的科研故事续写了一代又一代,“嫦娥”团队成为了前行路上的出色“领航员”。团队每一位成员都秉承着吃苦奋斗的钻研精神,不负韶华,接力传承,用梦想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奇迹,我国深空探测技术也完成了从空白、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嫦娥一号首次完成中国航天器飞行38万公里的跨越,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后的第三个里程碑。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嫦娥”团队成员在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上唱响了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他们勇于探索,揽月、飞天、闪耀苍穹,刷新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

在我国化学工程领域,永利集团杜文莉教授领衔的“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教师团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多项技术国际领先,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团队始终秉持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传续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培育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等各类项目近200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2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SCI收录400余篇,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认可。十几年来,团队一直在做一件事让化工变得更智慧、更绿色、更安全,这支“老--青”梯队相衔接、人才相益互补的高水平研究团队不畏困难、团结协作、相伴成长,让华理的科研产品走出国门,让世界认识“华理智造”

学术团队建设需要初心的指引,同样也需要信念的执着与坚守。这些成员秉持着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以廉洁精神激励自我,传承科研志,凝守报国心,经过几代人的一路攻关和接续奋斗将梦想化为现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纵观过去,放眼未来,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盼,是绽放于人类智慧之树的永生花。当前少数群体出现的利益至上、搭便车的错误观念,需要以廉洁之风作前行之路的指引明灯。坚守高尚道德情操,弘扬奉献精神,华理师生将在“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指引下,在廉教廉学的道路上同向同行,续写新章。